爱心健康

导航

台灣寫真:台灣“農夫”盼“仿生農業”惠兩岸

  中新社屏东1月6日电 题:台湾“农夫”盼“仿生农业”惠两岸

  中新社记者 史元丰 路梅

  台湾屏东农业生物科技园区有一家“天愈农场”,种植方式独树一帜——利用地下线路与渗透管模仿人体血液循环模式,将水与养分输送到土壤中。农场的创办人杨浩称之“仿生农业”,并努力推动这种高效、绿色的种植方式惠及两岸。

中新社记者 史元丰 摄" >
中新社记者 史元丰 摄" />

图为杨浩与妻子叶碧芳在工作中。中新社记者 史元丰 摄

  1985年,因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因食得病,原本从事金融业的杨浩决心上山转做“农夫”,从零开始,了解水源、土壤、作物、气候、生态等自然规律。经过30多年的执着探索,杨浩领悟到土壤里的微生物是关键,他开发出地下灌溉系统,在大陆、台湾取得多项专利。

  日前,中新社记者走进农场看到,一排排小蕃茄、丹参、马郁兰等植物绿意盎然,角落有几个超大圆桶,向作物不断输送营养液,这就是“仿生农业”的“秘密武器”:圆桶是整个系统的“心脏”,利用重力原理将营养液泵送到整个农场的地下运输管和渗透管,让植物直接从地面之下吸收水分和养分,不仅能大幅减少散失,全自动化的操作还能节省许多人力。

  与杨浩一起“务农”的妻子叶碧芳如今是农场的管理者。“我们的地下灌溉系统就像人体的毛细血管一样输送净化水、营养液,还有空气。”她介绍,营养液用米糠、骨粉、豆粕等材料制成,包含有益的微生物群,具有分解发酵、抗病虫、固氮等功能。

中新社记者 史元丰 摄" >
中新社记者 史元丰 摄" />

图为杨浩的儿子杨子谦观察营养液配比是否合格。中新社记者 史元丰 摄

  “仿生农业”无毒无农药,省水、节能。虽然初期实施时需要埋管线、建温室,但不必翻土休耕、作物可连作多次,长期来看能让栽培更有效率,大大减轻传统务农的辛劳,且农产品供货稳定,可直接将新鲜食材从产地运上餐桌。杨浩指出,“农场可模组化、规模化、多元化,是农业未来发展方向。”

  近年来,杨浩积极将“仿生农业”技术推广到广东、江苏、香港等地。

中新社发 钟欣 摄" >
中新社发 钟欣 摄" />

图为在香港上水金钱村的“仿生农场”。中新社发 钟欣 摄

  2018年,杨浩位于广东虎门的第二家合作农场落成,正积极筹建第三、第四家仿生农场;在江苏苏州已启动60公顷“天愈仿生农业专业区”建设,将结合当地人文特色,推动建成旅游、教育、养生、辅医研究相结合的生态园区;在香港上水金钱村,杨浩以环保为主题,定期举办多元化工作坊,打造融合休闲、资源再生、农业、教育一体的旅游休憩场地。

中新社记者 史元丰 摄" >
中新社记者 史元丰 摄" />

图为杨浩的妻子叶碧芳与儿子杨子谦在农场中查看作物长势。中新社记者 史元丰 摄

  “我希望未来的农场不仅可以养生、度假,更可以吸引都市的年轻人、退休老人回归农村。”杨浩表示,并未打算让“仿生农业”技术成为自己的“独门秘笈”,而是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和运用他的技术,并将其“回归农村”的理念传达给两岸,“让乡下不没落,使都市更加安定”。(完)





免责声明:刊登本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,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如认为转载内容已侵权,请联系编辑删除。
上一篇:“健康中國無癌社區”主題活動在長沙啟動
下一篇:第77屆金球獎揭曉 亞裔演員首獲喜劇類最佳女主角

Copyright © 2012-2022 ax.51820.com  爱心健康网  All Rights Reserved .
邮箱:1837655332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