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心健康

导航

馬拉松跑最後一名也不該被嘲笑

  马拉松跑最后一名也不该被嘲笑

  一家之言

  对于赛事主办来说,践行马拉松精神,就是要把赛事服务尽善尽美地坚持到最后。有时候,这看上去这可能是一种浪费,但这种仪式感却正是马拉松精神的体现。

  近日,一起马拉松赛事志愿者轮番“劝退”最后一名参赛者,还拍视频“嘲笑”的新闻,引发舆论关注。

  据媒体报道,8月18日清晨,2019包头首届国际马拉松在包头市鸣枪起跑。赛后,一名医疗志愿者在某视频平台上发布了一则视频,内容是在一辆大巴车里拍摄的赛道上的最后一名选手,视频的配文是:“包头首届马拉松赛最后一名,就要坚持走着回去,全市人民都在等着他解封道路。”对此,一位业内人士表示,这是赛事志愿者的单独行为,并不是出于赛事组委会的“命令”。23日下午,赛事组委会回应:志愿者已向跑友电话致歉,今后将加强培训。

  这些志愿者有非常“正当”的解释:最后一名参赛者迟迟不能完赛,导致道路迟迟无法解封,这给人一种“浪费公共资源”的印象。如果他退赛了,交通马上恢复正常,也会把比赛对公共的影响降到最低。这种想法看似有一种朴素的合理性,但是用到马拉松比赛上却是错误的。

  一场马拉松比赛,一般封路都有一个固定的时间(6小时),这相当于赛事主办方和每一个参赛者订的契约。在这个“关门时间”内,即便是最后一名,也可以从容跑完。在这之前终止选手的比赛资格,相当于违约。

  对赛事主办方来说,服务到最后,不仅是“契约”精神的体现,也是基本的“职业道德”。对于赛事主办方来说,践行马拉松精神,就是要把赛事服务尽善尽美地坚持到最后。有时候,看上去这可能是一种浪费,但这种仪式感却正是马拉松精神的体现。

  这些志愿者显然缺乏契约精神,虽然服务于马拉松,在赛前应该也接受过相应的培训,但是这些志愿者显然没有搞清楚城市马拉松到底是什么。

  跑马拉松,更多是“一个人的运动”,并不是要为了和谁竞争,甚至可能也不是为了冲刺奖牌,而是挑战自我。

  因此,每一个参赛者都应该受到尊重,每一个“个体”的梦想和坚持也都值得尊重。国内外不少跑步赛事,对个人能力不足或当天状态确实不佳的参赛者有所“照顾”——如果参赛者无法在关门时间内完赛,虽然没有官方成绩,但也能在通过终点后拿到完赛奖牌,就是这个道理。

  近年来,我国很多城市都在举办马拉松比赛。许多城市管理者看中的是马拉松的城市推广功能,为此不惜花重金投入,这类目的纵然“功利”,却无碍达成多赢局面——前提是,提供规范的赛事服务,与马拉松精神相向而行。

  但从部分地方马拉松比赛不专业现象看,让马拉松比赛更多地回归最朴素的体育精神,少些噪音和乱象,依旧有不少功课要做。

  □张丰(媒体人)





免责声明:刊登本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,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如认为转载内容已侵权,请联系编辑删除。
上一篇:《紅樓夢》繪本出國 擺進書店奢侈品專櫃
下一篇:中外技術大咖在京談網絡安全 聚焦全球前瞻技術

Copyright © 2012-2022 ax.51820.com  爱心健康网  All Rights Reserved .
邮箱:1837655332@qq.com